原標題:業績底和政策底已現,哪些光伏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 A股2025投資策略⑮
界麵新聞記者 | 陶知閑
界麵新聞編輯 | 陳菲遐
持續下跌是A股2024年光伏板塊的主題。
截至12月27日,2024年光伏指數(884045.WI)下跌17%,相較年內低點反彈34%。行業五強股價全線下跌,(601012.SH)、(002459.SZ)、(600438.SH)、(688223.SH)和(688472.SH)年內股價下跌29%、30%、9%、14%和3%。
2024年的光伏行業股價為何再度出現大跌?光伏到底了麽?
“跟不上”的需求
2024年上半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依舊向下。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綜合價格指數由年初的19.1、8.17和17分別下跌至14.46、6.24和13.67,下跌幅度達24%、24%和20%,並創出價格新低。
此前產業鏈最為強勢的矽料跌幅最為劇烈,創出階段新低。截至12月底,光伏多晶矽綜合價格指數已跌至21.67,相較年初的36.53大跌41%,跌幅位居四大環節之首。
光伏產量的高比例增長是上半年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伴隨著多晶矽頭部企業技改和此前新建產能陸續投放,2024年矽料、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的產量預計將分別達210萬噸、935GW、820GW和750GW,分別同比增長約47%、50%、50%、50%。按照2g/w的矽耗測算,210萬噸矽料可生產約1050GW組件,各環節供給依舊過剩。
供給持續大增,需求卻“跟不上”了。以國內為例,2023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達216.88GW,同比增長148.1%;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光伏新增裝機為160.88GW,同比增長24.77%。
出口端甚至出現了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電池組件累計出口金額為246.80億美元,同比下滑31.69%,其中9月出口20.14億美元,同比下滑40.29%,環比下滑17.36%。
全球看,2023年全球新增裝機量為390GW。根據CPIA分析,在樂觀情景下,2024年全球光伏市場新增裝機容量有望達到430GW,增幅為10%。對於2025年,其預計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達462GW(增幅僅為個位數),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達237GW。對比來看,矽料、矽片、電池片和組件各環節的產能均超過了全球總需求。
行業龍頭隆基綠能的預計稍顯樂觀,但也符合光伏進入低速增長狀態的行業共識。隆基綠能近期表示,受益政策支持和光伏發電的經濟性,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同比增長15%-20%,其中中國、歐洲等傳統市場階段性步入平穩增長的時期,而中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正在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預計將為2025年全球光伏需求的增長帶來持續動能。國內市場方麵,在政策大力支持下,預計光伏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打開,有望為國內光伏市場帶來新的增長機會。因此,預計2025年國內光伏裝機有望在高基數下同比增長10%-15%。
拐點來臨
麵對整個行業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行業內無序擴張開始收緊。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出台《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要求將抑製低效產能釋放,減少以單純擴大產能為目的的光伏製造項目,逐漸出清不符合標準的小型和中等規模產能;10月,光伏行業協會發文表示“低於成本投標中標涉嫌違法”。
與此同時,資本麵也開始收縮。7月,終止109億元定增計劃;晶科能源終止97億元定增事宜。更早前的2023年9月,通威股份取消了160億元的定增計劃。
連續的定增取消之下,行業擴張周期已結束,未來內卷不會加劇。CPIA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超過20個項目宣布終止或延期,行業開工率整體維持低位。與此同時,行業尾部企業因訂單不足、庫存積壓、資金緊張等原因陸續停產或減產的情況時有發生,市場出清拐點來臨。
根據Solarzoom統計的投產數據,光伏行業矽料總產能已經從2022年末的134萬噸提升至2024第三季度末的313萬噸,然而2024年前三個季度新增產能分別為16萬噸、10萬噸和-11萬噸,今年第三季度已出現產能出清跡象。無獨有偶,矽片總產能從2022年末的628GW提升至2024第三季度末的1186GW,2024年前三個季度新增產能分別為18萬噸、-6萬噸和-129萬噸。此外,同期電池和組件總產能從2022年末的550GW和574GW提升至2024第三季度末的1275GW和1042GW,2024年前三個季度新增產能分別為-6GW、-39GW、-201GW和0.3GW、-62GW和-125GW。
光伏業績底已現。行業五強中,除了晶科能源外,其餘4家公司第三季度歸屬淨利潤情況相較第二季度均有好轉,其中隆基綠能和通威股份虧損收窄(由虧損29億元和虧損23億元收窄至虧損13億元和虧損8億元),晶澳科技則扭虧為盈,而阿特斯實現盈利環比提升。
此前光伏行業的巨虧主要源於短期價格快速下跌帶來的經營虧損以及存貨跌價準備。經營方麵,為了應對產能過剩,諸多光伏組件廠商以超低價競爭中標,其中標價格遠低於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為了生產消化庫存,可謂極限生產,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陷入普虧。存貨方麵,諸多光伏企業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計提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以應對光伏大跌。進入2024年下半年,光伏產品價格下跌減緩,行業開始恢複“正常”。以組件為例,組件價格綜合指數由7月1日的15.94下跌14%至13.67,矽料價格更是僅下滑2.7%(由22.91下滑至22.29)。行業暴跌周期已結束,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麽純組件廠商業績在第三季度開始紛紛轉暖。
對於光伏業來說,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市場等的業績底和政策底已經出現。從盈利角度看,全行業業績開始轉好,整個產業已走出底部;從情緒端看,兩大行業龍頭隆基綠能(601012.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市淨率僅為1.97倍和2倍,其中隆基綠能低於近十年90%時刻,通威股份低於近十年75%時刻,“左側”投資價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