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公司帶車
晚上在家帶娃
愛與責任
讓他“為世界帶來改變”的願望
變得更加具體
他是
2011級電機係校友邢學韜
他說
通過科技的力量
讓女兒生活的世界越來越好
是他未來想要長期用心去做的事
在尋找“我是誰”
和“我要往哪去”
兩個終極答案的過程中
他分享了這些平凡瞬間
邢學韜演示自動車模型
對於邢學韜而言,如果非要有一個異於他人的標簽,“英年早婚” 可能算是一個。回顧了一下清華園七載和不短的從業經曆,邢學韜表示,能為學弟學妹提供的,應該是關於一個普通年輕人在尋找“我是誰”和“我要往哪去”兩個終極答案過程中的一些平凡瞬間。
情起清華,實踐讓改變發芽
2011年夏天,帶著一絲興奮與緊張,邢學韜拿到了印有清華百年校慶標誌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了“清華人”。
清華生活如期而至,進入大學是真正意義上獨立生活的開始。園子生活給邢學韜提供了學習、社會實踐等各類不同的場景,來追尋人生方向。
邢學韜記得有句話曾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麽,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在探索自我和探索何為真正“清華人”的過程中,邢學韜認為,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是一次暑期社會實踐。
2015年,邢學韜在清華畢業典禮上發言
大一暑假,作為思源計劃的一員,邢學韜來到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支教。支教之外的一項任務是開展留守兒童相關的實踐調研。邢學韜到村中老鄉家進行走訪,尋找留守兒童的足跡。這些人家民風淳樸,得知支教隊伍的來意,隻要不在農忙之時,都盛情相邀。
也許是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天祝離天空更近,這裏的人純淨得像生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在清華園,你會看到很多心懷世界、目光高遠的年輕人,而在這個村子裏,看到的隻有純粹的善良和樂觀——而這些已經足以打動我們。”邢學韜表示。
留守兒童在遠郊的山村相對集中一些,但鑒於交通以及安全等因素,支教隊伍無法到更偏僻的地方去調研。“第一天支教完的下午,我們一行人在街上偶遇班上一位女生,便與她聊起來。”邢學韜想問她附近還能去哪些村子走訪,了解留守兒童情況。女生講了幾個,但因為方言口音,不好聽懂。
“第二天她在課間休息時叫住了我,怯生生地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麵寫滿了附近所有村子的名字,還附著行車路線。”邢學韜說,紙條是她讓爸爸寫的,附近外出打工比較多的村子都在這紙上。
女孩讓邢學韜印象深刻,“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淳樸善良’的含義,又深深被這種在匱乏環境裏對光明未來的強烈渴望所打動。”沉浸在清華生活的他與外部世界第一次有了碰撞,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幸運地擁有追求遠大目標和理想的機會,自己目力所及的大多數,也隻是這個世界的一小部分。
回到學校之後,邢學韜加入校學生會組織的“時代論壇”,作為主要負責人的兩年裏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人士來清華演講,舉辦講座62場次,累積觀眾達16000人次,讓更多同學了解到校園以外的世界。
“當年天祝女孩的那張紙條,至今還貼在我的書櫃上,既是對當年那段經曆的紀念,也是對我身為‘清華人’的提醒。”邢學韜說著,眼睛滿是對回憶的追念。
選擇北鬥,投身改變的浪潮
“觀世界以觀自己,從社會實踐出發,我開始明確自己未來要做出怎樣的選擇。”
2019年博四,剛結束帝國理工交換學習的邢學韜回到國內求職,很快拿到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研究方向的offer。金融行業的買方分析員,光鮮亮麗,是公認的好工作,但邢學韜總感覺少了點什麽。於是在實習期結束後,他主動放棄已經拿到的轉正機會,開始重新求職。
“與北鬥的相遇是緣分使然,”邢學韜這樣說,“被同學拉去參加一家科技公司“北鬥計劃”招聘活動,忽然就對自動配送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被這家公司的科技願景所震撼。”有夢就去追,邢學韜決定大膽嚐試,向“北鬥計劃”投出了簡曆,結果也喜如人意,他順利拿到了該公司自動車配送部的北鬥offer,成為了北鬥計劃的一份子。
邢學韜主要從事自動配送車的決策規劃工作,需要考慮自動車會遇到的各類場景,依據傳感器感知到的障礙物信息,計算出自動車的相應動作,比如繞行、減速等等。麵對一個全新的行業領域,在充滿挑戰的同時,更讓邢學韜興趣盎然,“自己寫的代碼讓沒有駕駛員的車跑起來,比之前完成一份研究報告、比把代碼放在電腦裏和雲端上運行所帶來的成就感,要大得多的多。”
或許邢學韜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當時做的選擇,歸根結底是因為更想要為世界帶來改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改變發生,這是“清華人”應該有的姿態。
雙麵奶爸,行動讓改變發生
“我是自動車的奶爸,也是一個1歲女孩的奶爸。”
在親手用代碼讓小車跑了起來之後,邢學韜帶領團隊繼續優化自動車的行為,“教導”自動車像人一樣行動。“在內部我們都叫自動配送車‘鐵憨憨’,工作體驗像極了撫養一個調皮的小孩長大,我們團隊一眾男青年也因此得了個外號,叫‘自動車奶爸’”。提到“鐵憨憨”,邢學韜的眼裏閃著光。
但作為一名奶爸,邢學韜團隊必須麵對“孩子走進現實接受錘煉”的挑戰。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嚴峻,公司緊急調撥50輛自動配送車馳援上海抗疫保供工作。陌生複雜的配送環境是自動配送車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北京,車主要在馬路上跑,但在上海抗疫期間,自動配送車主要承接小區內“最後100米”的配送任務。”如何解決在窄小曲折的居民小區路上讓自動車正常行駛的問題,讓邢學韜犯了難。但正如有句老話所言,“即使困難再大,也要‘每天前進三十公裏’。”邢學韜和團隊一起奮戰數日,最終開發出了新的規劃器,解決了這個問題。
當自己的自動配送車源源不斷地給居民送去物資時,邢學韜感受到了自己的行動“為世界帶來改變”的快樂,也更加慶幸找到了一件喜歡且擅長的事情。
自動配送車在上海某社區配送物資
除了是自動車的奶爸以外,邢學韜也是一位實實在在的現實中奶爸。自從去年4月份有了孩子以後,邢學韜說自己的生活就是“白天在公司帶車,晚上在家帶娃”。
“愛與責任,讓我‘為世界帶來改變’的願望變得更加具體。通過科技的力量讓女兒生活的世界越來越好,是我未來想要長期用心去做的事。”這是一位奶爸對女兒的愛,也是一名清華學子對世界的愛。
邢學韜
,2020屆電機係博士畢業生,曾任校學生會副主席,在校期間曾發表6篇SCI論文。2020年入職美團自動車配送部的速度決策規劃組,在職期間發表1篇RA-L文章,提交6個專利申請。
●
●
●
來源 | 職業發展中心
排版 | 齊亞龍
編輯 | 孫東臨
★
精
彩
回
顧
★
▼
清華大學到底有多少個圖書館?
他的名字曾是國家機密......
清華團隊:在蚊子眼裏,你為什麽格外美味?
清華書單!開啟新學期
清華大學版權所有,聯係郵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嗎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